公司动态

心理障碍其实就是心灵在间接表达诉求

求助者(16岁女生):我有中度社交恐惧症,走在街上看着路人就觉得自己好像是之外的人。

心理咨询师:你多大?男生吗?

求助者:今年16,是女生。

心理咨询师:社交障碍的原因:1)曾在关系中受伤;2)怕自己的激情伤害他人;3)对人有敌意怕别人看出来;4)怕别人看出自己紧张不自然;5)怕别人看出自己有所谓“可耻”的思想;6)怕不会说话导致尴尬;7)怕别人瞧不起。你是哪方面?

求助者:第4、5、7。

心理咨询师:还读书吗?

求助者:今年高一退学了

心理咨询师:是这个原因退学的吗?过去伤害比较大的事情都有哪些?

求助者:伤害比较大的可能没有,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初中三年我都是一个人在爷爷奶奶家。

心理咨询师:哪方面自卑?你是留守儿童?只有不可以做的事情,没有不可以想的事情,不接受什么想法?

求助者:很多方面都比较自卑,长相、性格,我是留守儿童。我比较排斥男生,也有一点害怕,害怕接触,交流害怕,身体触碰也害怕。

心理咨询师:身高多少?胖还是瘦还是中等?容貌方面给自己打多少分?(0-100分计)

求助者:身高167,身材中等,长相30。

心理咨询师:觉得脸型不好还是皮肤不好?

求助者:脸型。

心理咨询师:可以整容的,很多人整容后很漂亮的。如果容貌通过整容达到75分,还自卑吗?

求助者:自卑是心里的,即使整容了,陌生人看向我,我还是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心理咨询师:爷爷奶奶对你怎样?爸爸妈妈对你怎样?怕爷爷吗?怕爸爸吗?

求助者:爷爷奶奶对我就那样,父母就是不理解我,爸爸妈妈总是说养我没用之类的话。

心理咨询师:爸爸妈妈对你哪方面不满意?他们希望你怎样他们才满意?

求助者:我就是希望他们多夸夸我,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认可自己,谁又能认可我。

心理咨询师:他们觉得你不开朗阳光,所以对你不满意,是这样吗?

求助者:也一定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心理咨询师:你独生女吗?对妈妈有哪些不满?对爸爸有哪些不满?

求助者: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不怎么关心我。

心理咨询师:你得到父母的关心关注比较少,是因为父母太忙的原因吗?

求助者:并不是,如果哥哥姐姐生病了,爸爸妈妈都会关心好久。虽然我抵抗力强,但也会生病,我生病了爸爸妈妈除了让我吃药,也就没别的了。

心理咨询师:待遇不公平,不公平就会有伤害。哥哥姐姐哪方面比你好?

求助者:哥哥姐姐成绩比我好,而且他们从来都是第一。父母也总是说他们比我懂事。

心理咨询师:你成绩怎样?

求助者:中等,考上的高中也是一个私立高中。

心理咨询师:你出现社交障碍,父母意识到跟他们有关及他们有责任吗?

求助者:他们不知道我有社交障碍,他们也不会认为是他们的责任。

心理咨询师:你在父母面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吗?

求助者:不是。

心理咨询师:怕妈妈还是怕爸爸?

求助者:爸爸。

心理咨询师:爸爸是怎样的性格?曾经骂过你吗?

求助者:爸爸脾气不怎么好,小时候会打我,长大后不打了,但会骂我。

心理咨询师:如今跟爸爸坐在一起说话都会不放松不自然,是吗?

求助者:尽量不跟他们坐在一起,坐在一起也不想跟他们说话。

心理咨询师:哥哥姐姐不怕他们吧?

求助者:对的。

心理咨询师:跟爷爷奶奶坐在一起沟通交流会怎样?

求助者:爷爷对我挺好的,但是奶奶就有点不太友好

心理咨询师:奶奶不喜欢你什么?

求助者:我现在还记得奶奶说我:招人烦的小孩不管到哪都不会被人喜欢。

心理咨询师:说这样的话太让人伤心了。她随口说的吧?也许早就忘了。

求助者:不过奶奶本来就不喜欢我,她那么多孙子孙女中,最不讨喜的就是我。

心理咨询师:奶奶不一视同仁,偏心。

求助者:她偏向其中一个儿子的小孩。

心理咨询师:奶奶是不是不喜欢你父母?

求助者:对的。这个家没有一个喜欢我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也不愿意找我玩。

心理咨询师:加上你心思重,不开朗,就更不喜欢你了。幸好还有爷爷喜欢。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受人喜欢的人,是吗?

求助者:对的,爷爷也不是偏向我一人,爷爷看待所有小孩都是一样的。

心理咨询师:你有好朋友吗?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初中的时候有吗?

求助者:好朋友应该没有吧。

心理咨询师:你在学校跟同学相处很被动,不敢主动付出热情友好,怕被拒绝,是吗?

求助者:上高一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有朋友,我找她们玩,她们也不会跟我玩。

心理咨询师:如果暂时没有朋友,你能做到坦然接受和不在乎吗?

求助者:有时候觉得一个人也可以,但是看着她们一起玩一起笑,就觉得很难过。

心理咨询师:如果你能做到不难过,无所谓,很洒脱,她们会欣赏你的。

求助者:我现在觉得自己很特别,这种特别让我觉得非常不舒服。

心理咨询师:目前你处于不利的位置,唯有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爱自己,才能让他们重新瞧得起你。

求助者:我永远不可能做到像其她女生可以勇敢交朋友,无论是交女性朋友,还是交男性朋友。

心理咨询师:你的阴影太重了,自我认定很负面,负面自动暗示习惯很强,负面感觉习惯很强,负面的应对模式很多。你这个问题得接受当面心理治疗,同时结合家庭心理咨询辅导,父母得配合,然后才能恢复正常。

求助者:我很想走出去,可是不管怎么试,一个人还是不可以。

心理咨询师:靠你一个人的力量走出来很难的。

求助者:谢谢姐姐啦,能听我说那么多,真的藏在心底很久了。

心理咨询师:(握手)

 

评论:人出现心理障碍的背后都是有目的和动机的,人的心灵不接受被冤枉,不接受被不公正对待,不接受一直被蒙在鼓里,他想要申冤,他想要了解事实真相,他想要报复害伤他的人。如果他不能通过直接的方式进行,只好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心理障碍其实就是心灵在间接表达诉求的方式。

上面这位16岁女孩通过不能正常读书和不能正常与人沟通交流来报复她的父母。虽然她在意识上不了解自己的潜意识这样做的目的和动机。除了她的爷爷对他一视同仁之外,别的亲人都不喜欢她,都对她另眼相看,特别是她的父亲和奶奶,对她充满歧视,她内心非常愤怒,非常委屈,但她不能直接反抗父亲和奶奶,只好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愤怒。

有一些人可能会问:“这位女孩有哥哥,有姐姐,哥哥姐姐都得到父母的关心重视,说明父母是爱自己的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不喜欢她?一定是她不可爱的原因。长在同样的家庭,拥有同样的父母,哥哥姐姐受重视就她不受重视,一定是她自己的原因,不是父母的原因。就像种子都撒在同样的地里,有的成长得很粗壮,有的长得瘦瘦小小的,说明不是土地和环境的问题,而是种子的问题。”

回答:“我觉得一个未成年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父母应该负全部责任。这个女孩之所以心理出了问题,我觉得原因可能有:1,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的父母在生下三个孩子之后,生活压力变大了,于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她到外面打工了。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妈妈是她的全部依靠,妈妈如果过早地或突然地离开她,这对一个幼小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妈妈没离开她之前,她就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天使一样,每天都生活在快乐的天堂中。某天她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妈妈突然离开,她就像突然坠落到黑暗的深渊一样。在幼小的孩子看来,她被妈妈抛弃了,妈妈不爱她了,不要她了。幼小的孩子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要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她本能地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她认为一定是自己不可爱,不受人喜欢,所以妈妈才不要她的。这样的孩子内心严重缺少安全感,内心严重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很敏感多疑,不天真可爱,不活泼开朗,于是不受人喜欢,不受人喜欢之后更加强化了她的负面自我认知,于是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2,这个女孩的妈妈在生下第三个孩子之后,因为生活压力大了,与婆婆的矛盾加重了,与老公的矛盾加重了,妈妈经常满肚子怨气,于是经常把怨气撒在幼小的孩子身上,对孩子不耐心不温和,幼小的孩子感受不到妈妈的爱,于是内心很没安全感。没安全感的孩子会经常哭闹,孩子哭闹之后妈妈脾气更加暴躁,对孩子更加粗暴无礼,于是孩子更加没安全感。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这个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性格敏感多疑的人。

3,这个女孩幼小的时候,因为父母需要到外面打工,于是抚养照顾她的重担落在奶奶的身上,因为奶奶有很多的子女需要照顾,奶奶的照顾只是在尽责任和义务,没有多少感情的成份。加再上奶奶不喜欢这个媳妇,于是对这个媳妇生下的孩子自然不会态度很好。

4,这个女孩小时候因为严重缺少安全感,很粘妈妈,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发脾气。爸爸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觉得这个老三跟两个大的孩子差别太大了,简直就是一个怪胎,于是很讨厌这个老三,经常打骂这个孩子,以为通过打骂可以让这个孩子变得听话懂事,谁知适得其反。

这个可怜的女孩只能通过毁掉自己的前途(无法读书)来让家人和外界关注她的遭遇,如果家人或外界不能帮助她关心她,不能促使他的父母家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个女孩会一直“病”下去。表现为不能工作,不能嫁人,成为一个无法适应社会的无法自食其力的人。

通过这个女孩的经历,天下的父母可以学到的经验如下:1,在孩子6岁之前,尽可能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和安全感,如果不是特殊原因,妈妈最好在孩子六岁之前亲自抚养孩子,不要到外地打工。妈妈也可以工作,但应该每天都能跟孩子呆在一起。
2,如果因为不得已的原因母亲需要离开幼小的孩子到很远的地方打工,需要做好正常交接工作,让妈妈在孩子心灵中的份量逐步减少,让替代抚养者在孩子心中的份量逐步提升,当孩子能完全接受妈妈的替代者之后,妈妈才可以离开孩子。
3,夫妻之间如果有矛盾分歧,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吵架,有问题可以好好沟通交流,或是请第三方协调。
4,孩子需要得到充分的爱与自由,对孩子爱得太少会出问题。对两岁以后的孩子如果爱得过度,也会出问题。同理,自由太少会出问题,如果自由过度完全没有规则也会出问题。
怎样才算适应没有绝对的标准,同样的方式对A孩子适用,但对B孩子就可能过度了。对孩子可以适当惩罚,但惩罚的力度要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惩罚的力度太大,对孩子造成阴影了,要懂得及时化解阴影。当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偏低的时候,要以表扬鼓励支持信任为主。当孩子过度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时候,惩罚或批评的力度可以大一些,让孩子有自知之明。如果不懂得把握分寸,可以找心理专家咨询辅导。

 


电话/手机:13530198979
Copyright 2024 深圳市灵通协作心理咨询师 All Rights 粤ICP备14060267号 Reserved
在线客服

微信号:eee11188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