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度催眠状态的特点只有两个:(1)观念运动;(2)对肌肉的支配。
可以这么说,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就是一种浅度催眠状态。比如,在课堂上,学生们正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老师无意识地看一下窗外,这时有趣的现象发生了——众多学生也顺着老师的视线向窗外看,发现没什么新鲜事,于是又把目光集中到老师身上。这是受老师行为诱导的结果,属于无意识的观念运动。
在浅度催眠的时候,也就是刚刚有点迷迷糊糊、放松入静的时候,这时会出现运动受控。就是他肢体肌肉的活动开始受控制了。比如给他一个暗示:“当我从一数到三的时候,你的胳膊就不能动了。”他接受了这个暗示,他的胳膊就真的不能动了。同时会产生一些观念运动。
什么叫观念运动?就是有什么样的观念会对应什么样的运动。即当你有这个观念的时候,肌体就会产生运动的感觉。
比如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当我们用手抓住一块石头抬起来,手的肌电活动会增加。当我们不抓石头空手抬起来的时候,肌电活动会相应减少,不如拿石头的时候,对吧?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坐在那里,想象你自己拿着很沉重的石头,把它抬起来,这时候肌电活动介于真的拿和不拿之间。为什么呢?因为当你脑子里有一个观念,想着自己运动的时候,肌体会产生一种运动的感觉。再比如我们在梦中被人追赶,拼命地奔跑,醒来后会感觉到很累,就是因为有观念运动。但我们实际上并没有跑,还是躺在床上。
在浅催眠状态下也是一样,你给他一个指令,让他想象自己的手发热。发热是不是一个观念?这个观念会引起肌体生理变化。当他这么想象一会儿后,手会感到非常的热。同样,假如你患有慢性胃炎,只要你不断地放松身体,把注意力放在胃部,想象胃部很暧、很热,血液循环很好,经常做这种想象对治疗慢性胃炎效果非常好。
进入浅催眠状态后,暗示性开始逐渐上升,这时候我们可以观察到他眨眼的频率。人在正常情况下大约眨眼30次每分钟;在不思不想比较安静的时候,大约是20次每分钟;如果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浅催眠状态下,大约是14次每分钟。
浅度催眠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例如人们称之为“发呆”、“出神”的现象就是浅度催眠状态。
当你和对方交流的时候,如果对方连续七次回答“是”,他的思维就进入了一种催眠的惯性状态。
有的推销员也会催眠式推销术。比如有一种叫“是”问术。
问:“你觉得这是水,是不是?”
答:“是。”
问:“这是矿泉水,是不是?”
答:“是。”
问:“这水在街上随处可见,是不是?”
答:“是。”
问:“这水如果卖得很便宜你就会买,是不是?”
答:“是。”
问:“你现在可能不太渴,渴的时候就需要,是不是?”
答:“是。”
问:“那你早晚要买,是不是?”
答:“是。”
问:“你现在买也是一样,是不是?”
答:“是。”
不断地问对方一定要回答“是”的问题。他只要回答“是,是,是”,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催眠的诱导。
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听你的话,你千万不要跟他对抗。假如你问一个问题,他只要回答:“不。”整个大脑神经都会很紧张,他不可能被你催眠。换句话说,他不可能被你控制。所以你批评他、指责他、骂他都没用的。如果他做错了,他打人了,你就要问他。
问:“你打他是不是感觉很爽?”
答:“是。”
问:“你打他过后,他是不是很痛?”
答:“是。”
问:“你打他以后是不是也有可能给你带来麻烦?”
答:“是。”
他是不是都回答“是”?如果你这样问他。
问:“你这人怎么老打人呀?”
答:“干什么?他先打我的。”
问:“你这人怎么这样呢?”
答:“我看你这人也是这样啊!”
你要不断地引导他说“是”,他才会听你的。如:
问:“假如你向他道歉会对你有好处,你觉得好不好?”
答:“好。”
问:“如果你向他道歉他也向你道歉,你觉得好不好?”
答:“好。”
问:“那么你先向他道歉,好不好?”
答:“好。”
只要他不断地说“好,好,好,或是,是,是”,他就会不知不觉地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