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男孩子,17岁,因为患有严重的强迫症不得不辍学在家。他的脑子里总是出现很多可怕的胡思乱想,而且越来越严重。最初的胡思乱想是想象着会去伤害自己最亲的人,而且用的是很残忍变态的方法。越想控制反而想得越多越重越变态,以致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焦虑之中,出现严重失眠。到深圳某医院看病,服了镇静药稍好一些,但已经不能正常交往学习了。症状逐渐泛化,无论看到什么都往负面方向联想。比如看到一个女子,会联想到自己可能会冲上去把她掐死,强奸她,然后肢解,之后被警察抓起来,被判处死刑,最后父母无颜面对父老乡亲而自杀。越想越紧张,越想越恐怖,就好象真的发生一样。经常分不出什么是虚幻,什么是现实,只是被强烈的恐惧笼罩着。所想象的内容像电视连续剧一样从一个场景转移到另一个场景,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脑子一刻都停不下来,甚至在梦中都在想,感觉自己快崩溃了,有时真想死掉算了。
为什么他总是想这些变态残忍的事情呢?从他的成长经历可以找到原因。从小父母(尤其是母亲)对他要求很严厉:坐要有坐相;吃要有吃相;吃饭不能发出声音;盛到碗里的饭不准吃剩;大人说话不能插嘴,绝对服从父母的安排,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在小学时他就出现一些强迫行为,到初中的时候出现想要伤害父母的强迫思维,越想控制反而想得越严重。
他出现心理障碍的最初原因就是不能接受自己有伤害父母的思想和怨恨父母的情绪,他觉得这是伤天害理的事情。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缘故,越压制反而想得越强烈,形成恶性循环,不断泛化。要知道,人的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存在。情绪遵循的原则是:正常需求得到满足则产生愉悦的情绪;受到压制或剥夺则产生怨恨的情绪。思想和情绪是不能压制的,只能调节和疏导,就像一条小河,只能疏通引流到不同的方向,但不能围堵越来。
几乎所有心理问题的原因都是因为不能接纳自身的某些方面导致的。比如不能接受自身的某些本能欲望、情感和思想,觉得这些东西是见不得人的,是可耻的,因而把它们打压到潜意识深处。但这些东西不会自动消失,而是以变形扭曲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心理症状。不能接受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不能接受自己的容貌、身高、身材、家庭出身、学历、某段经历等等。
人的情绪和思想是一种能量,凡是在我们心灵中存在的能量,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压抑都是有害的。情绪是无所谓对错的,它既然存在着,就必然有其合理的走向,都需要去面对。该恨谁,可以在心中将他诅咒千遍,甚至可以用最恶毒的字眼,只是不要让别人听到。你救赎的是自己的灵魂,和他人无关。如果还不解气,就把一个抱枕靠垫当作替罪羔羊,扔到地上拳打脚踢。我们越是能包容、面对、表达自己的情绪,它就越不会干扰我们。
不能接纳自己的人,通常都是因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人而自卑的人,但是又不敢正视自己的自卑。其实人人都自卑,只是战胜自卑的方法不一样而已。
有一个女孩甚至因为自己太美丽而自卑。因为她付出努力取得的一切成就,都被人归结为美貌带来的幸运,甚至还有人话里话外地敲打她是不是运用了某种潜规则。这位清秀的女生满怀幽怨地说:“我为我的相貌而深深地自卑。我很想去整容,把自己整得丑陋一些,这样就可以抬起头来做人,人们就会认识到我是一个有内在价值的人。不骗你,我真的到整形医院去了,可整形师说从来没有接收过这样的病例,他想不出如何操作……”
我们来看看名人的自卑:“我不如别人,我自卑,所以,我不停地努力。当年从郑州队到国家队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肯定我,他们全说一米五的我打球不会打得如何。为了证明给他们看,我快发了疯,每天都比别人刻苦,我知道我的个子不如别人,别人允许有失败的机会,我没有,我只能赢。所以我打球凶狠,那是逼出来的。后来我成功了,别人又说我没有大脑,只会打球。于是我发疯地学习,英语从不认识字母到熟练地和外国人对话。我不比别人聪明,我还自卑,但一旦设定了目标,就绝不轻言放弃。什么都不用解释,用胜利说明一切!”
这段话是谁说的呢?恐怕你看完了,就会知道,这是获得过十八个世界冠军、得过四枚奥运金牌的邓亚萍。
人人都有自卑的一面,这是一个普遍性的东西,实在没有害怕的必要,从容对待就是了。因为渺小的人类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是自卑的;羸弱的婴孩对于伟壮的成人来说是自卑的;短暂的生命对于无涯的时空来说是自卑的;我们的种种欠缺和无奈,对于光明的期望和理想来说是自卑的。
其实,你接纳了自卑,把自卑当成一个朋友,它就会以意料不到的方式来帮助你。为了战胜自卑,我们就会更加努力。因为自卑,我们不会骄傲,我们会看到很多人的优点,从而把别人好的东西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因为自卑,我们记得渺小和尊崇,从而得到更多的帮助,这未尝不是因祸得福呢?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人从一出生就伴随着自卑感,之后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技能、优越感和对别人的重要性。这样看来,卑微也是我们的朋友,卑微里也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让自己拥有一些缺点,你会更受欢迎。我们往往害怕结交一些完美无缺的人,宁愿亲近一些有毛病的人,正是因为这些人对我们较为宽容。马克·吐温就是一个有毛病的人。比如,他爱说脏话,不拘小节而且有时笨得很,但是他很宽容。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为死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而烦恼,你瞧,我在这两个地方都有朋友。”也许正因为他这种处世风格,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他。有时,有点错误反而更显得有人情味,给别人的印象反而更好。
明代哲学家张岱说:“人无痴者不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也;人无癖者不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意思说白了,就是不要跟没毛病的人玩。上帝喜欢不完美的东西,所以他创造的万物都有瑕疵。我们是人,不是神,所以我们注定要带着人的全部优点和弱点活着。
如果我们能明白,我们不能接纳的所谓缺点,形成之初都是建立在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及争取别人的爱而努力隐藏坏成份形成的。在我们小时候,缺点就像一只忠心耿耿的狗,时时捍卫着小主人免于受到伤害。比如一个人总是很敏感多疑、胆小怕事,他很讨厌自己的性格,希望自己能够像别人那样从容自信、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这个敏感多疑可以说是一个缺点,但这个缺点形成的当初是为了保护他的。因为他小时候父母离异,家里很穷,从小就被人瞧不起,被人欺负,也被人同情,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他就变得敏感多疑。
在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中,陈世美在功成名就之后,就觉得有这黄脸婆是件丢脸的事,想把陪他苦了半辈子的糟糠之妻一脚踢开,欲去之而后快。问题是我们除得掉她吗?只要一有机会,她就跑来找你,时时提醒你她的存在。这个黄脸婆就像是我们的缺点,她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一点爱、一丝感激之情!否则她会折腾你不得安宁。所以我们必须坦然地面对缺点,承认它、接受它,甚至拥抱它、感谢它,并且告诉它:“你不需要再像小时候那样守护着我,因为我已经长大了,需要一点空间,一些自由。”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和痛苦都是无法逃避的。比如生、老、病、死,这一切都是人生的常态,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它都会发生,我们根本无法逃避。就像好天气还是坏天气,我们都不能挑选,坏天气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智者有所不虑,巧者有所不为。明白自己是谁,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这就是智慧。不知道自己不完美,偏偏要去追求完美,这就是愚蠢。
人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同类的争斗,而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战争。也就是自己的理智在压制自己的某些思想、某些情感、某些欲望、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某一段经历等等,因为这种压制,让心灵世界始终上演着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战士、枪支、弹药甚至战术,都是这个人自己提供的,这样的消耗,没有任何人可以长久支撑下去。
人天生是对自己满意的。看看婴儿,他们那种安祥、沉稳的神态,就是自我满足达到了极致的表现。他们有资格对自己满意:作为造物主最杰出的产品,对自己不满意实在是对造物主的不敬。自我接纳和自我赞美,是对老天造物的认可,也是对父母的基因与养育的敬重。
只有在全面地了解和勇敢地接纳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之后,真正的快乐、自信和力量才会降临到我们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他人,更好地和他人共处。当然,这个理解和接纳的过程将是漫长而曲折的。
有一位盲人在公园里行乞,这时,有一个人过来问他:“这里的人是不是很大方?”盲人没有说话,只是对他摇了摇空空如也的钱罐。那个人说:“这样吧,我给你在牌子上写几个字。”盲人点了点头。到了晚上,那个人又来到盲人身边,问道:“今天还不错吧?”盲人端起满满一罐子钱给他看,好奇地问:“你到底在我的牌子上写了些什么啊?”那个人说:“我写的是:‘今天春光明媚,可惜我却看不见!’”
为什么几个字就能让人们捐出自己的钱呢?因为这几个字激发了人们的感恩之情。当人们看到盲人牌子上的话时,才发觉自己能看见明媚的春光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相比之下,生活中那些让他们耿耿于怀的事就不值一提了。这个盲人让他们的内心世界一下子变得宽广富足起来,作为感谢,于是,他们往盲人的罐子里放进了钱币。
每个人都是平凡的,而正是因为平凡,所以,人才需要上帝,上帝也才喜欢人。当我们明白了自己的平凡软弱无助之后,我们就能理解别人的软弱无助,我们的心就会变得宽容,懂得感恩和感谢。从表面上看,感恩是在感谢上苍,感谢身外之物,但真正受益的却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