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3岁女孩讲述自己“被精神病”
1、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
2、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被父母抓进精神病院强制抗精神病治疗
二、45岁男子讲述自己“被精神病”
三、54岁男子讲述自己“被精神病”
四、贴标签是一种可怕的消极暗示
五、特别强调:不是事实,而是解释
一、13岁女孩讲述自己“被精神病”
1、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
我是独生女,生长在一线城市,母亲是一个普通职员,父亲是某学校的游泳教练。父亲希望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把我培养成世界级游泳运动员,在我只有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在游泳方面严格训练我。
父亲身为教练,他认为,任何一个成功的运动员,背后都需要经过非常严格非常苛刻的训练。他希望我成为一个成功的运动员,为我的将来着想,在游泳场上,必须对我铁石心肠,绝不手软。
母亲虽然心疼我,但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于是坚决站在父亲的立场,支持父亲对我施行魔鬼训练。
我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想自杀,我不能理解我的父母为什么那么狠心。因为每天都要接受长时间的游泳训练,我没有时间跟同学一起玩耍交流,我在班上一个朋友都没有,感觉很自卑很无助。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不喜欢游泳,但是父母不准我画画,强迫我游泳。我无数次在游泳的时候故意偷懒或拒绝配合,父母总是联合起来做我的思想工作,连哄带逼地强迫我接受游泳训练。年龄小的时候,我不敢强烈反抗父母的压制,随着年纪渐渐长大,我越来越敢跟父亲对抗。
2、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有一次父亲逼我去游泳,我明确拒绝,父亲很生气,想动手打我,我转身到厨房拿了一把刀对抗父亲,父亲不得不妥协。从那以后,父母放弃逼迫我游泳了。
虽然父母不再逼我游泳了,但是我仍然很讨厌父母,处处跟父母对抗,因为父母那么多年把我害得很惨,如今虽然不逼迫我游泳了,但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把责任全部归到我的头上,责怪我不懂事,说我是白眼狼,不懂感恩父母。
我内心很不平衡,我很想逃离父母,希望逃得越远越好,最好逃到国外去。但我意识到自己还没有成年,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想打工挣钱也没人敢接收。
父亲很凶,我不敢欺负父亲,只好把满肚子的怨气都撒在母亲身上。
3、被父母抓进精神病院强制抗精神病治疗
有一次我对母亲又骂又踢的时候,母亲再也忍受不了了,觉得我像疯了一样,于是父母决定把我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抗精神病治疗。
从那以后,我一直服抗精神病药物,虽然我的情绪不失控了,但我一直怨恨父母,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然后可以远远地逃离让我无比讨厌的父母。
我曾经拒绝吃药,但出现严重的药物戒断症状。一停药就会情绪失控,所以我不敢擅自停药了。我现在读初一,但因为药物的原因,我没有办法像别人一样正常地学习及与人交往,我非常自卑。
我的父母意识到光靠服抗精神病药物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于是带着我来深圳心灵通接受深度心理治疗。通过家庭心理辅导,我的父母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深刻诚恳地向我道歉,愿意真正地尊重我,理解我,信任我,用我能接受的方式关心我。
当我跟父母的关系改善及心结全部疏通之后,专家给我做解除药物依赖的催眠心理治疗,后来我彻底摆脱药物依赖了。
二、45岁男子讲述自己“被精神病”
三十年前的我是一个聪明懂事、有远大抱负的少年,因为被“权威”专家贴上了“精神病”的标签,一生都被毁了。
15岁那年,争强好胜的我考试发挥失常,非常痛苦。那天下着大雨,我光着上身在雨中不停地奔跑,被同学看见了,同学立即报告老师。老师感觉我的精神错乱了,非常紧张,赶紧打电话给我母亲,我母亲很紧张担心恐惧,叫人要把我送进精神病院,我坚决不从,大喊大叫,但被几个五大三粗的保安捆绑起来,送进精神病院。
到了精神病院,我还是强烈抗议,拼命挣扎,要求放开我。我哭喊得声嘶力竭,但是没人理会我,反而因为我不配合医生,被接受电休克治疗。
接下来的治疗成了我的“宿命”,我从此开始吃药和反复住院。我被迫退学,我曾经短暂地尝试过工作,但因为药物的副作用,我的反应能力受到抑制和削弱,被单位辞退回家,从此跟社会隔离开来。
三十年前的我只不过是考试失败太痛苦了,在雨中奔跑缓解痛苦情绪。如果当时有人理解我,安慰我,开导我,我的情绪很快就平复下来。但老师认为我“疯了”,母亲认为我“疯了”,把我送到医院,医生也把我当“疯子”一样进行强制抗精神病治疗。
出院后我的精神虽然恢复正常了,但强烈的药物副作用让我一天睡十几个小时,脑子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本来就自尊心极强、内心很敏感多疑的我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孤僻,最后完全把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成了一个真正的心理障碍患者,终生服药,生活需要妈妈照顾,一直未婚。
我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报废了,于是我来到深圳心灵通接受深度心理治疗,最后彻底告别药物依赖。
三、54岁男子讲述自己“被精神病”
在2008年的某天晚上11点多钟,突然家里来了四个穿保安制服的人。这几个穿制服的人问我是不是我报的警,我说我没有报警,这四个穿制服的人说要把我带到派出所了解情况,然后把我带上车,直接开到精神病院。
在精神病院呆了17个小时之后,在我的弟弟和母亲的强烈要求下,我终于出院了。出院后,16岁的儿子不能跟我一起生活了,此后我一直过着孤家寡人的生活,面子声誉一落千丈,蛋糕店经营不下去了。因为心理极度不平衡,我没有能力东山再起了。
“被精神病”之前,我已经离婚了,我因为内心非常不平衡,不断骂人出气,被前妻误认为我精神出问题了,于是请人把我送到精神病院,我未满16岁的儿子的住院病历上签了字。
因为“被精神病”,我的生活从天上落到了地下。在没有“被精神病”之前,我经营着一家蛋糕店,每天的营业额是1000元左右。而“被精神病”之后,每天的营业额只有几十元,苦苦撑了9个月之后,蛋糕店不得不关门了。
“被精神病”之后,本来跟着我一起生活的小孩不能与我一起生活了,我只能一个人生活。为了生存,靠捡别人丢弃的废瓶子为生。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做保安的活,也因为“被精神病”的问题干不下去了。
我内心一直耿耿于怀,我怎么就成了精神病了?
四、贴标签是一种可怕的消极暗示
有一位50岁的女性,因为与丈夫的关系存在问题而前来寻求帮助。让她更困扰的是,两年前她被一个心理学教授贴上了一个“精神不正常”的标签。这个“权威”的诊断让她陷入更深的焦虑,以至于她重新鼓起勇气前来寻求咨询时,我花了不少时间来处理这个诊断标签,才让接下来的辅导变得畅顺起来。
我体谅理解她的感受,跟她一起分析探讨遇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来龙去脉,引导她看到自身的优势以及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然后寻找具体的处理方法,并鼓励她采取行动,尝试改变,她的情绪逐渐平和,心态逐渐阳光。不久,她打电话来说,她跟丈夫的关系已经很好了。
心理治疗不宜贴标签,把活生生的生命套进一堆病理的词汇中加以定义,只会让当事人感到自已是病人,这是一种消极暗示。
比如有一位老母亲,她有时会独自一人喃喃自语。她的儿女们会如何解释这个行为呢?他们可能把母亲的自言自语解释为“母亲感到孤独”,继而的反应就是多关心一下母亲,多花一些时间陪伴母亲;他们也可能把母亲的自言自语解释为“母亲疯了”,结果就是把母亲送到精神病院,把她隔绝起来,让她变得更加孤独。可见,解释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结果会大不相同。
好的医治者总是能够做到“从不好中找到好的”,帮助当事人反思他的存在,从中看到自身的条件和生活中的资源,对问题形成新的理解,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并且重新选择。
五、特别强调:不是事实,而是解释
如果心理治疗只关注来访者的问题,而缺乏对来方者这个“人”的关心与理解,就不能与之建立关系,不管诊断怎样准确,也不会产生治疗效果,甚至会强化问题,使问题固着下来。
我们对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阐释,不好的阐释给我们造成困扰,好的阐释给我们带来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因此我要强调:不是事实,而是解释。对人的行为做出不好的阐释,就是贴负面标签,这会给当事人造成损害。
“被精神病”的现象不断发生,原因是很多人对精神疾病缺乏了解,只要一个人出现情绪失控,就以为这个人患精神病了,然后就把他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精神病院不懂心理治疗,凡是情绪失控的,一律采取抗精神病治疗。不管是不是精神病,只要服了抗精神病的药物,情绪都会被控制住。
这种药物很可怕,一旦服上,不管是心理正常的人,还是精绪失控的人,还是真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都会对药物形成强烈的依赖,不可以突然停药,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药物戒断反应。
为了避免药物戒断反应,很多人不得不长期甚至一辈子服抗精神病药物。一旦服了抗精神病药物,人的正常社会功能就会严重受损。
社会功能受损的原因是:抗精神病药物使人总是昏昏欲睡,不能正常工作。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使人头脑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然后更加自卑,更加封闭,更加不愿意与人交往,然后心理障碍越来越重,成为一个无活适应社会的“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