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因与老师对抗并搞恶作剧两年,逃学两个月被父母带来咨询。母亲是某大企业员工,父亲是邮政局职员,家境好。
两年前有一次上早读课时,该学生在课堂上玩牌,被生活老师发现后仍继续玩,于是老师当场就把他的牌没收了,该学生立刻暴怒,与老师抢夺,并动手打了老师,并把老师的皮包扔掉。老师受到学生羞辱,非常气愤,要求学校领导严厉处理这件事情。为此该学生受到严厉批评及处分,一些同学也因此瞧不起他。从此该学生对这位老师怀恨在心,处处与该老师对抗,在书本上、墙上写:某死老师,某死同学。老师发现后没有经过调查就一口咬定是他干的,三番几次找他谈话,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更加与老师对着干,最后发展到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和老师的面拔开裤子尿尿,在课堂上脱光衣服,用矿泉水从头顶上淋自己,在班上故意扮鬼脸及做怪动作引得同学哄堂大笑,甚至在课堂上做出斩杀、挖心、割颈等残忍的动作,曾爬上栏杆威胁要自杀。
老师也因此怕他,曾努力想感化他。在四年级时,给他担任班里的一些领导工作,以提升他的地位。但该学生认为老师是虚情假意,并不买帐。该学生尽管搞恶作剧,但脑子极聪明,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考了100分,语文考了94分,因为考英语时在试卷上乱涂,英语成绩没有分。说不喜欢英语老师,要放弃英语。后来换了新的语文老师,新的老师批评了他,之后干脆作业也不做了。上课提问不举手,老师也不敢惹他,不把他当班里的一员,现已两个月未上学了。
该学生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听话,不干家务,父母很溺爱孩子。
对父母的咨询
心理咨询专家建议父母永远要尊重理解孩子,要学会说三句话:1、你真行;2、你真棒;3、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在家里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给孩子分配任务,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只要他做了,就充许他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他没做,就不让他得到。如果你帮他做,你不是在爱他,反而是在害他,是在剥夺他自我成长的权利。
对孩子的咨询
孩子是被父母强行带来的,极不配合,为了打破状态,心理咨询师故意皮笑肉不笑地问:“哎哟!请问贵姓?”
学生:“不要这么肉麻!你问我姓什么就行了。”
心理咨询师继续笑:“哎哟!我发现你真有思想,你今天不愿意来,是吗?”
学生:“是啊。”
心理咨询师:“你来的时候你妈妈和你说什么?”
学生:“不知道。”
心理咨询师对妈妈:“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人家这么大的人了,你带人家出去,居然还不告诉人家什么事!”
心理咨询师对学生:“你说是不是?”
学生:“是啊,她经常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师:“我一看就知道你心里有气,虽然你现在对待我态度也不是太好,但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因为你不是对我生气,是吗?”
学生:“是啊!我怎么能跟你生气呢?你跟我又没什么关系。”
心理咨询师:“在这点上是你妈妈不对,我在想,你妈妈真是有点不象话,她今天带你到这里来肯定是想害你,你不愿意干的事情,你妈妈非得让你干,就想让你难过,就想让你疯掉,是吗?”
从来没人对他讲过这样的话,这学生一愣:“那也不是吧?”
心理咨询师:“那你觉得你妈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她就是想找个老师跟我聊一聊。”
心理咨询师:“没想到你还这么通情达理,还能想得这么多。”
叫他填表,他不想填,填了半天只填了三个字。
心理咨询师:“你不想填,是吗?”
学生:“是啊。”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填这个没意思,是吗?”
学生:“是啊。”
心理咨询师:“如果这个有意思你肯定会填的,是不是?”
学生:“是啊。”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这个没意思才不想填,是不是?”
学生:“是。”
心理咨询师:“你想想,如果你能填的话,会节约我们两个人的时间,使咨询时间缩短,你好快点离开,你觉得好不好?”
学生:“好。”
心理咨询师:“那你尽快地填好,你觉得会不会有点意义?”
学生:“好吧。”
心理咨询师:“太棒了,你妈妈说你数学考了一百分,真聪明,跟我谈谈你不戒意吧?”
学生:“不戒意。”
心理咨询师:“刚才我跟你妈妈谈了三加一原则,你知道什么叫三加一原则吗?”
学生:“不知道?”
心理咨询师:“就是当你要求别人为你做一件事情时,要先有三个表扬、理解和肯定,然后再提出一个建议或批评。现在你告诉我,三加一原则是什么?”
学生:“就是要先有三个表扬、理解和肯定,然后再提出一个建议或批评。”
心理咨询师:“太棒了!比如你上课玩牌时,被老师发现,老师把你的牌没收了,你该怎么做才能把牌拿回来,而又不跟老师发生冲突呢?”
学生:“不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再想一想?”
学生:“想不出来。”
心理咨询师:“假如你这样对老师说:‘老师,我发现你是一个很善良的、很有耐心的人,对工作很认真负责,你是能够原谅学生犯错误的,我保证以后上课再也不玩牌了,你把牌还给我,好吗?’如果你这样做,是不是跟老师就不会发生冲突了?”
学生:“是。”
心理咨询师:“那老师有没有可能把牌还给你呢?”
学生:“有可能。”
心理咨询师:“假如你去跟老师抢夺,并且打老师,那么老师同学对你的印象会不会好?”
学生:“不会。”
心理咨询师:“老师同学对你的印象不好,你感觉好不好?”
学生:“不好。”
心理咨询师:“假如你现在再回到当时,你正在玩牌时,老师把你的牌没收了,你该怎么办?”
学生:“去抢。”
心理咨询师:“除了抢之外,还有什么办法?”
学生:“想不出。”
心理咨询师:“假如你控制自己,不去抢,行不行?”
学生:“那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看你形象还不错,长得象胡景涛,皮肤又好,又这么聪明,假如你去跟老师抢,或者是打老师,你觉得会不会影响你的形象?”
学生:“会。”
心理咨询师:“你希望老师同学对你的印象好,还是希望不好?”
学生:“希望好。”
心理咨询师:“那你能不能控制自己不去抢?”
学生:“能。”
心理咨询师:“去抢是谁在控制?”
学生:“是我。”
心理咨询师:“假如你不去抢,又是谁在控制?”
学生:“是我。”
心理咨询师:“我是谁?”
学生:“我就是我。”
心理咨询师:“你指给我看。”
学生用手指自己的胸部说:“我。”
心理咨询师:“‘我’是指自己的肌肉,还是指哪里?
学生:“指心。”
心理咨询师:“那你能不能通知你那个心不去抢?”
学生:“能。”
心理咨询师:“这么说去抢还是不去抢都是由你的心决定的,是吗?”
学生:“是。”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我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
心理咨询师:“假如我现在打你一下,你会不会发脾气?”
学生:“不会。”
心理咨询师:“那你可不可以控制自己不发脾气?”
学生:“可以。”
心理咨询师:“那你是不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
学生:“不是。”
心理咨询师:“你只是过去爱发脾气,从现在开始,你可以不发脾气了,对不对?”
学生:“对。”
心理咨询师:“假如你不去跟老师抢,又能拿回自己的牌,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学生:“是不是三加一原则?”
心理咨询师:“太棒了!哪三加一?”
学生:“就是三个表扬、理解、肯定后,再提一个建议和要求。”
心理咨询师:“真聪明!假如你跟同学相处时,也用三加一原则,同学会不会开心?”
学生:“会。”
方:“同学开心了,他们会不会跟你关系好?”
学生:“会。”
心理咨询师:“同学们都跟你关系好,尊重你,那时你感觉好不好?”
学生:“好。”
心理咨询师:“你知道吗?我弟弟以前也跟你一样,打架,逃学,后来经过一个老师辅导以后,开始发奋学习,顺利地考上了重点大学,如今过得很潇洒。其实无论过去发生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你觉得对不对?”
学生:“对。”
心理咨询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学生:“提要求建议之前要先有三个表扬、理解和肯定。”
心理咨询师:“好!太棒了!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我给你介绍人际沟通交往的技巧,赞美的技巧,让同学老师都喜欢你,你觉得好不好?”
学生:“好。”
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后,给他进行深度催眠心理暗示治疗,让他想像,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了,很文明,很礼貌,学习成绩也很好,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经过多次咨询治疗,该学生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学生了。